多國封城海運停航,疫情下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逆勢增長6%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秩序,各行各業都經歷著一次大考。在航線部分停飛、道路受阻導致對外貿易往來通道不暢的情況下,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逆勢增長,跑出了穩外貿、穩外資、促經濟的堅定信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今年以來中歐班列共開行1132列,同比增長6%。曲線上揚的數據背后,是鐵路部門采取的靈活運輸交接方式、有效拓展貨源、加強集疏運組織等一系列創新舉措。
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的加深,中歐班列也隨之走向“定制化”,更多貨品從“拼車”轉為“專車”。疫情影響下,一些制造類、電子類等適合公路運輸和空運的貨物逐步轉移到鐵路領域,回程班列穩定增長。
如果把中歐班列看作是接力跑,那么貨物通關就像交接棒一樣關鍵。鐵路集團公司與港口、海關、中鐵集裝箱公司緊密配合,建立中歐班列運輸裝車、貨檢、掛運一體化聯動指揮模式,提前審核裝車計劃單據,減少列車停靠等待時間;遠望供應鏈代理中歐班列國際貨運,現場報關人員配合海關及貨場作業人員連續多天值守崗位,解答咨詢,幫助客戶辦理發運手續,跑出發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