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的中國制造傷害了誰
經濟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任何一個時點,只要有選擇,只要存在取舍,只要有利弊,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就可以用來幫助思考這些問題。比如中國生產的商品很便宜,誰得利了?便宜的中國制造為什么迎來全世界聲討?
中國是全球最大進出口貿易國,據海關統計,今年10月進出口貿易總值達2萬億人民幣。中國制造的產品物美價廉,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本是值得欣慰的事,然而中國企業面臨的處境卻是利潤越來越薄,生意越來難于維持。
中國生產的商品便宜,可能是我國人力資源豐富,擁有高素質產業工人;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是以環境和生態的惡化為代價的,如果要求所有企業都做到環保排放達標,那么企業生產成本絕不會像現在這么低;還有就是中國大量低利率儲蓄,使得企業資金源源不斷。
中國制造物美價廉,薄利多銷,這本是皆大歡喜的事,偏偏世界各國一片聲討,要么提高關稅壁壘,要么要求人民幣升值,再就是歐盟對華不銹鋼反傾銷調查,美國對中國輪胎反傾銷調查。好像大家都在抱怨一件事情:你的東西太便宜了,求你漲點價吧。
經濟規律不相信眼淚,精深加工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永遠高于原材料價值。比如你身上的衣服,價格比棉農的棉花高出不知多少倍。中國簡單加工出口并不能讓自身做大做強,便宜的價格也讓貿易條件不斷惡化。
閱讀過本文的朋友還看過以下報關知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