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中歐班列迎難而上再突破
疫情導致全球物流不暢,全球貿易出現萎縮。中歐班列的常態化穩定運行有助于貨物和服務的跨境流動和企業復工復產,降低疫情對中歐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帶來的沖擊和影響,發揮了國際運輸新動脈的作用,成為中歐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成果和良好示范。
一、量身定做服務助力班列開拓新線路
通過優化“水-鐵”“公-鐵”多式聯運監管業務流程,廣州市中歐班列已開辟了5條中歐、中亞國際線路。海關聯合企業堅持“7×24小時預約通關”;提供“一站式貼身”服務;“零延時”便捷辦理通關手續,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
二、積極挖掘潛力支持班列發展新業務
主動服務企業,開展“一事一策”精準指導,加強海關政策宣講,發揮珠三角“產、貿、運”產業優勢。報關公司及時解讀海關政策,鼓勵企業加強吸取亞歐貿易大宗高附加值精品貨源,不同貿易方式貨物拼箱,郵、貨混編等多種形式解決企業小批量貨物發運需求。
三、完善基礎建設推動班列適應新局面
1.以建設“智慧海關”為抓手,關企智能化信息化聯動,推動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升級改造。
2.圍繞以“廣東國際鐵路物流產業園”為重點的“倉、貿、運”中歐班列產業發展方向,指導運營企業加強對鐵路物流軟硬件配套、開展檢驗檢疫場地設施、保稅倉庫規劃建設,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