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通關:進出口企業必須了解海關通關風險
2018年,從海關總署公布的十起典型案例來看,除了傳統的出口騙稅外,國家安全類案件也成為重點,主要集中在固體廢物、廢渣、凍肉等。此外,由于跨境電商、個人行郵物品、代購行為的增多,也催生了新型案件。
海關監管重點與容易出現風險的領域:稅收征管項下的海關估價、商品歸類、原產地;保稅監管項下的進口減免稅設備、加工貿易保稅貨物、保稅倉儲貨物;打擊走私方面的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貨物、物品,走私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等。
在一般貿易報關中,海關估價(進出口貨物的價格申報問題)已超越商品歸類成為海關監管關注的第一位,企業是否要在如實申報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申報成為爭議焦點。另外,商品歸類是否準確、偽造原產地證、錯誤申報、不當操作等問題也較突出。
面對海關通關風險高發領域,企業需加強關務知識培訓,關注海關法修改、關檢合并等通關改革,規范申報依法納稅。積累海關誠信獲取海關AEO高級認證,要把合規提升到高級別,將誠信經營、合規放到管理層中去。面對風云變幻的外貿環境,向專業報關公司咨詢,排除存在關稅風險的稅號,維護企業正當利益。
自2002年以來,我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FTA),自貿伙伴遍及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歐洲。合理運用FTA,降低進出口關稅,合理規避貿易風險。
進口報關代理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