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保護性關稅壁壘抓住進出口貿易的風向標
國際貿易在進出口報關時需要上繳一定的關稅與增值稅,這是基于本國貿易的一種保護措施,旨在減少國際貿易中可能帶來的行業沖擊。因為每個國家地區資源不一樣,科技水平發展、人們風俗習慣決定商品成本及受歡迎程度不一樣。通過政策性的方式來做出調整與干預,使得本國的行業在一定時期內能夠順利的進行。
關稅保護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增加稅收,保護了本國經濟,另一方面要看被保護的產業如何發展。要知道溫室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雨,參與國際競爭是在一個相對公平自由的大環境下進行的,不可能一輩子受到照顧。從長遠來看,競爭才有緊迫感,越是保護越是沒有成長。很多時候關稅增加企業進出口報關成本,阻礙了國際貿易發展。
最近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實施,進口報關稅費逐步降低,就是為了營造公平的環境,讓企業接受市場檢驗,而不是單獨給企業開綠燈。關稅減免,成本降低,進出口商品更具競爭力,刺激雙方貿易增長。個別產業或許會受到一定的沖擊,但企業可以通過創新、合作來提升競爭力。
國際貿易能夠有效的協調不同地區之間的資源差異,從而達到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特點。宏觀的角度上來說,貿易的進行是十分有必要的部分。由于這其中的影響因素相對較多,結合國際貿易的風向標來進行往往會有更好的效果。不同的地區以及國家之間希望本國的貿易能夠維持穩定,這也形成了當下國際貿易的風向標。抓住這其中的機遇,才能夠促成當下國際貿易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