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港口的發展催生完整國際物流產業鏈
在我國狹長的東南沿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港口成為連接外部世界的重要口岸。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進出口貿易逐年攀升,港口的地位日益突顯,沿海港口的吞吐能力也直接決定著貨物到達的速度。
我國珠三角的港口群結構是以香港港為核心,深圳港和廣州港為樞紐,其他港口作為補充和輔助。深圳鹽田港是我國五大深水港之一,以集裝箱為主。地理位置優越,港口設施齊全,約占深圳港區一半的吞吐量。廣州黃埔主要是散雜貨,比如原材料、大宗商品等。東莞的沙田國際港、虎門港背靠東莞,增長迅猛。虎門港與石龍火車站實現海鐵聯運,經中歐鐵路運往中亞、俄羅斯、歐洲。
廣東珠三角進出口貿易帶動港口發展,港口泊位、吞吐能力、配套設備、運轉效率得到快速發展。國際貿易需要的是國際間的貨物流動,想要讓自己的貨物更加快速的到達購買者的手中就要有一個可靠的物流體系。相較于傳統的內陸物流體系也有所不同,國際貿易涉及的是國與國之間的貨物流動。特別是港口對于貨物的流動速率影響是尤為重要的部分,港口的好壞評判標準最為直接的部分就是對于進出貨物的吞吐能力上。廣東沿海的港口是我國最早開放的地區,在很多硬件配置上已經達到了國際貨運港口的領先水平。
完整的國際物流產業鏈需要港口的支撐。一個產業鏈的行程往往會需要很多細節因素的支撐,對于國際貿易物流產業來說也是如此。基于我國東南沿海港口眾多的特色,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劃定了一定的地域來進行貿易的試驗。基于早期的發展,現在這些港口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跳板。貨物想要進入內陸市場以及國內貨物的出口,都需要借助廣東口岸這類國際貿易的跳板平臺來進行。完整的國際物流產業鏈需要足夠的港口資源來進行支撐,這也是當下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
閱讀過本文的朋友還看過以下報關知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