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2015中國化工進口現狀分析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曾經有過舉世聞名的燦爛文化,國人常常引以為豪。近代學者研究表明,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耕文化,歷代統治者大都實行重農抑制政策,直接導致中國工商業不發達。只是在近代引進國外工業理念,才奠定一定的工業基礎。中國加入WTO后,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才創造了今天中國制造的神話。然而憑心而論,中國并不是制造強國,與歐美二百多年的工業發展相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中國工業不發達,化工起步更晚。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像石油這些基礎化學材料幾乎全部依靠進口,更別提染料涂料、化妝品、醫藥保健品之類的精細化工產品了。在改革開放之初,依靠礦物原料、石油出口,一直是化工品凈出口國。后來中國加入WTO、西部大開發、絲綢之路經濟帶等基礎建設需要大量化工材料。我國化工一直保持每年10%的增長,遠高于歐美發達國家2%左右的增長率。化工廣闊的市場前景,行業的迅猛發展似乎證明化工業正迎接一個燦爛的明天。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出口報關14.39萬億元,進口報關12.04萬億元,貿易順著2.4萬億。然而通過對進出口貿易產品分析,中國機械進口報關、化工進口報關遠遠大于出口數,貿易逆差達4萬億。我國只是在輕工業產品貿易順差很大,在重工業、精細化工進口報關持續增長,逆差越來越大。這似乎體現歐美工業的先進之處。目前我國房地產、汽車工業蓬勃發展,工業染料涂料、油漆油墨、潤滑油等大多是歐美品牌,化工進口數量巨大,幾乎占領整個行業半壁江山;在化妝品、日常化學品幾乎也是由國外品牌統治。出現這樣的市場占有率可能是中國化工不夠發達的緣故,必須奮起直追,加強研究開發引進。
英國作家狄更斯說:“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中國化工市場前景廣闊,但前進路上充滿挑戰,中國化工要自主發展,一方面要加強技術,改善生產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合適地搞好深加工。尤其在基礎化學材料研究方面,提高附加值,增加利潤率;另一方面要加強環保和工作條件保護。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倡導人與自然和偕相處。當前中國有些地方環境污染嚴重,應該得到足夠重視,及時消除污染源,通過科技手段降低、清除污染。